2011/03/10
第一章 常見眼疾的治療與保健 - 高度近視小心視網膜剝離

第一章 常見眼疾的治療與保健- / 高度近視小心視網膜剝離

高度近視小心視網膜剝離

台灣有「近視王國」之稱,尤其五、六百度以上高度近視最常見。而視網膜剝離和近視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度近視很容易引發視網膜剝離,一般正常人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會約萬分之一,而高度近視者危險性增加十倍,高度近視者平時應詳細檢查視網膜。因為一旦產生視網膜剝離,便有導致失明的可能。

視網膜是內襯在眼球後壁的一個薄而纖細的感覺組織層,是眼球最主要、最關鍵性的組織,它是視功能(包括光覺、形覺、色覺)的策源地,是光刺激轉化成視覺神經衝動的所在。它的特殊性在於:1 結構複雜;分10層組織、3種神經元和二套血管供養系統。2 組織脆弱;厚度最薄,黃斑區及鋸齒緣最薄處的厚度約0.08-0.09㎜,靠視乳頭處最厚約0.4㎜易遭損傷破壞。3 代謝旺盛;耗氧量及糖分解力超過身體中任何其他組織。因此,視網膜易受各種病理因子的損害而產生多種的視網膜疾病。

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一樣,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視網膜的感覺層與色素上皮層,正常時是緊密黏貼,這兩層組織大部分靠更外層的脈絡膜供給其營養,一旦視網膜感覺層與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分離而發生視網膜剝離,視網膜感覺層就會失去大部分的營養供給而機能退化。視網膜剝離屬眼科急症,必須緊急治療,否則視力預後不良,甚至無復明希望。


視網膜剝離:箭頭所指處為視網膜

 

 

高度近視者的眼球擴大拉長,眼球壁變薄也愈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視網膜剝離有兩個前驅症狀:1閃光幻視,即在視網膜無光線的刺激時仍見閃光,乃由玻璃體牽引視網膜而引起。2 周邊視野突然出現一群浮動黑點,乃因視網膜破裂時產生微小玻璃體出血引起。接著會產生進行性的視野缺損,其範圍與視網膜剝離部位相對應,或視力減退。

 

視網膜病變的類型--視網膜剝離依致病因不同,可分為三大類

一、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臨床上最常見,和高度近視及眼球老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的產生為先有視網膜裂孔形成,接著玻璃體(充滿於眼球內部的一種類似生雞蛋蛋白的膠狀物)由此裂孔進入視網膜下方,使它和色素上皮層分開而產生視網膜剝離。裂孔的產生多半在周邊的視網膜,因為此處的視網膜在胚胎發生時就較晚形成,比中央部分來得薄,加上血液循環也較差,所以較易造成致病性的周邊視網膜退化。

二、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它是因為視網膜表面有異常的纖維組織增生,收縮造成牽引的力量,將視網膜和底下的色素上皮層分開。最常見的原因是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他的例子有眼球外傷和早產兒視網膜症等。

三、滲出性視網膜剝離:臨床上比前二者較少見。當有厲害的眼球內部發炎時,血管會漏出大量滲出液聚積在視網膜下方,而造成視網膜剝離,例如後鞏膜炎,原田(Harada)氏症,及眼球內腫瘤等

視網膜剝離的徵兆

視網膜剝離時不痛不癢,但會看到一大片黑影或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視力減退或色調改變,有的人還會有一些前驅徵兆例如看到黑點、黑影、蜘蛛絲或黑雲在眼前飄動或眼前突現閃光,即使眼睛閉起來時也會感覺得到;少部分患者會有視野缺損的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飛蚊症」乃普遍存在於高度近視或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多數是良性的玻璃體退化所產生,只有少部分突然黑點增加或形態改變,甚至伴隨閃光者才可能是產生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初期常無症狀,且多只有單眼病變,一眼正常,常讓人忽略。,高度近視者應有定期檢查視網膜的習慣,否則不經意碰撞,都可能讓視網膜剝離,若早期發現,治療效果良好。

 

治療方式

早期發現的視網膜退化或裂孔,可以在門診接受雷射光照射或冷凍治療,不必住院。若已有視網膜剝離,便須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以「鞏膜扣壓術」為主,若合併有玻璃體出血,便需採「玻璃體切除術」。另外針對某些網膜剝離之患者,可以適用一種新的方法──「氣體網膜固定術」,手術時間較短,對眼球組織傷害較小。另外強調一點,若患者有一眼視網膜剝離,另一眼也有百分之十的機會產生同樣問題。因此雙眼都要詳細檢查,且手術後也需接受三個月至半年的定期追蹤檢查,以早期發現新的病變,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