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角膜內皮細胞鏡 /
學習提要:角膜內皮細胞正常值、角膜內皮鏡的臨床應用和操作。
第一節概述
角膜內皮細胞鏡也稱角膜內皮顯微鏡或角膜內皮鏡,它是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觀察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和密度的改變並進行分析處理的一種儀器。由於角膜內皮細胞和房水屈光指數不同,兩者之間形成了介面;當一窄光束聚焦在這一介面上時引起反射,內皮細胞各部分反射程度的差異顯示出細胞的邊界。利用顯微鏡放大觀察並照相,便可取得內皮細胞大小形態和密度等客觀資料。
角膜內皮鏡的用途是:通過觀察角膜內皮細胞大小形態、密度(細胞數量)及計算分析,以確定病因及發病機制、瞭解病情、判斷手術和治療對角膜內皮細胞的影響。
目前,臨床上角膜內皮鏡有兩種類型,非接觸型和接觸型。
1.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如日本KONAN公司生產的NONCON ROBO)包括照明裝置和顯微放大光路,在分光顯微物鏡中照像與觀察光路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它不接觸受檢者角膜,能自動對焦並照像,能安全、舒適、方便地進行測量,臨床上對難以配合的兒童、老人及角膜術後不久的患者均較便利。因放大倍率較低,圖像解析度稍差,但能滿足臨床需要,見圖4-1。
2、接觸型角膜內皮鏡:其照明和顯微放大裝置與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相同。不同之處是在物鏡前面裝上一個錐型的玻璃壓平角膜鏡,此鏡與壓平眼壓計的壓平鏡類似。需要在角膜表面麻醉下進行角膜檢查。因檢查時眼球相對固定,可排除眼球輕微震顫的干擾,焦點不易移動,圖像清楚,解析度好,為臨床和科研提供了更為精確的資料,但檢查操作相對較難。
角膜內皮鏡的用途是:通過觀察角膜內皮細胞大小形態、密度(細胞數量)及計算分析,以確定病因及發病機制、瞭解病情、判斷手術和治療對角膜內皮細胞的影響。
目前,臨床上角膜內皮鏡有兩種類型,非接觸型和接觸型。
1.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如日本KONAN公司生產的NONCON ROBO)包括照明裝置和顯微放大光路,在分光顯微物鏡中照像與觀察光路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它不接觸受檢者角膜,能自動對焦並照像,能安全、舒適、方便地進行測量,臨床上對難以配合的兒童、老人及角膜術後不久的患者均較便利。因放大倍率較低,圖像解析度稍差,但能滿足臨床需要,見圖4-1。
2、接觸型角膜內皮鏡:其照明和顯微放大裝置與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相同。不同之處是在物鏡前面裝上一個錐型的玻璃壓平角膜鏡,此鏡與壓平眼壓計的壓平鏡類似。需要在角膜表面麻醉下進行角膜檢查。因檢查時眼球相對固定,可排除眼球輕微震顫的干擾,焦點不易移動,圖像清楚,解析度好,為臨床和科研提供了更為精確的資料,但檢查操作相對較難。
第二節操作技術
一、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以KONAN非接觸角膜內皮鏡為例)
1. 接通電源,打開機器後,螢幕上顯示主功能表。
2. 滑鼠(或控制板控制)左擊ID框輸入患者姓名(字母)或編號(數位),完成後左擊END。
3. 時間設置,左擊TIME框設置正確的時間,完成後左擊END。
4. 點擊R或L框選擇左右眼。
5. 滑鼠左擊RECORD框(或控制板按REC鈕)執行自動攝像。若進行區域攝像,用滑鼠左擊螢幕上所示的區域,然後該圓框將顯亮。
6.調整受檢者位置並使之配合檢查:
(1)如對左眼攝像,讓受檢者下頜放在右下頜架上。反之,對右眼攝像時讓病人下頜放在左下頜架上。如果下頜沒有放好位置,螢幕上的R/L鍵將閃爍。
(2)調整下頜架高度使受檢眼在螢幕上可見,其瞳孔中心居於螢幕中央位置。
(3)請受檢者注視儀器內的固視燈,睜大眼瞼直到攝像完成。在固視燈閃爍時,不要眨眼。
7.攝像時,左擊RECORD框或按REC鈕,機器將自動攝像。此時即可見角膜內皮細胞圖像顯示在螢幕上。圖像可存儲兩張,左右眼各一張。在攝像不能進行或病人下頜沒有放好在下頜架上時,機器將有一提示音。
8.選擇一個清晰的圖像來進行細胞記數,點中所有需要的細胞的中央,不要略去中間的細胞,至少要記數50個細胞,最多輸入200個細胞。輸入完成後,點擊END框,出現檢查資料。
二、接觸型角膜內皮鏡(以TOPCON角膜內皮檢查儀為例)
1. 接通電源,開啟電腦顯示器、主機及印表機開關。
2. 注意顯示幕中檢查日期,需要時調整到正確的日期。
3. 在顯示幕上輸入受檢者姓名、性別、年齡、眼別及診斷等資料。
4. 檢查前滴用眼部表面麻醉劑2∼3次。
5. 固定受檢者額部,調整眼位。
6. 調節旋鈕,讓儀器鏡頭從正前方緩慢接觸受檢者角膜,當儀器發出一提示音時,表示已接觸角膜,輕微調整焦點距離使圖像清晰。
7. 選擇清晰圖像4幅進行列印。
8.按滑鼠,退出程式,檢查完畢關機。
9.棉簽沾75%酒精,輕輕地擦拭鏡頭,然後再用棉簽沾生理鹽水輕輕擦洗一次。
1. 接通電源,打開機器後,螢幕上顯示主功能表。
2. 滑鼠(或控制板控制)左擊ID框輸入患者姓名(字母)或編號(數位),完成後左擊END。
3. 時間設置,左擊TIME框設置正確的時間,完成後左擊END。
4. 點擊R或L框選擇左右眼。
5. 滑鼠左擊RECORD框(或控制板按REC鈕)執行自動攝像。若進行區域攝像,用滑鼠左擊螢幕上所示的區域,然後該圓框將顯亮。
6.調整受檢者位置並使之配合檢查:
(1)如對左眼攝像,讓受檢者下頜放在右下頜架上。反之,對右眼攝像時讓病人下頜放在左下頜架上。如果下頜沒有放好位置,螢幕上的R/L鍵將閃爍。
(2)調整下頜架高度使受檢眼在螢幕上可見,其瞳孔中心居於螢幕中央位置。
(3)請受檢者注視儀器內的固視燈,睜大眼瞼直到攝像完成。在固視燈閃爍時,不要眨眼。
7.攝像時,左擊RECORD框或按REC鈕,機器將自動攝像。此時即可見角膜內皮細胞圖像顯示在螢幕上。圖像可存儲兩張,左右眼各一張。在攝像不能進行或病人下頜沒有放好在下頜架上時,機器將有一提示音。
8.選擇一個清晰的圖像來進行細胞記數,點中所有需要的細胞的中央,不要略去中間的細胞,至少要記數50個細胞,最多輸入200個細胞。輸入完成後,點擊END框,出現檢查資料。
二、接觸型角膜內皮鏡(以TOPCON角膜內皮檢查儀為例)
1. 接通電源,開啟電腦顯示器、主機及印表機開關。
2. 注意顯示幕中檢查日期,需要時調整到正確的日期。
3. 在顯示幕上輸入受檢者姓名、性別、年齡、眼別及診斷等資料。
4. 檢查前滴用眼部表面麻醉劑2∼3次。
5. 固定受檢者額部,調整眼位。
6. 調節旋鈕,讓儀器鏡頭從正前方緩慢接觸受檢者角膜,當儀器發出一提示音時,表示已接觸角膜,輕微調整焦點距離使圖像清晰。
7. 選擇清晰圖像4幅進行列印。
8.按滑鼠,退出程式,檢查完畢關機。
9.棉簽沾75%酒精,輕輕地擦拭鏡頭,然後再用棉簽沾生理鹽水輕輕擦洗一次。
第三節參數分析及臨床應用
角膜內皮鏡可以觀察角膜各部位的內皮細胞,一般以觀察角膜中央部分為主。角膜內皮細胞圖像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內皮細胞密度、細胞面積等)及定性分析(內皮細胞形態)。
一、正常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及密度
為一單層扁平細胞,呈六角形、緊密鑲嵌、大小均等、排列整齊,對維持角膜透明和相對脫水狀態有極為重要作用。正常人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每平方毫米內皮細胞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降低:1~10歲最高,20~50歲相對穩定,60歲後明顯下降。一般認為維持正常角膜內皮屏障功能所需最低臨界密度為700個/mm2。
二、角膜內皮細胞圖像定性分析
1.內皮細胞形態正常的內皮細胞呈六邊形,大小相等、均勻規則、邊界清晰,細胞邊界的交叉角為120°,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在60歲以後或某些眼病時,可見細胞形態發生變化,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細胞平均面積增大。
2.內皮細胞邊界正常角膜內皮細胞的邊界呈清晰的暗的直線,有時也可見幾個細胞出現雙邊,就是細胞邊界線內又出現一條平行於邊界的暗線,這可能是光學上的陰影現象,並無病理學意義。在正常狀態下,由於細胞呈六邊形鑲嵌排列,細胞之間的連接呈均一狀態,以三個相等的120°對頂角相連接,如果內皮細胞受損或發生移行,這個角度即發生改變。
3.暗結構及角膜後表面的形態在角膜內皮鏡檢查時,在相鄰細胞之間可以發現大小不等的暗結構(暗區)或亮結構,小的比一個細胞還小,大的可以成片。暗區表明該處的角膜內皮細胞已不出現,較大的暗結構,多發生在角膜內皮病變時如後彈力膜結節,少數原因不明。亮結構的臨床意義不太清楚,有可能為內皮細胞核的反光。
4.角膜內皮後表面這是內皮細胞與前房水相接觸的分界線,呈一暗色的帶行,內皮細胞表面光滑,鏡下呈直線形。當內皮細胞受損時,其表面失去光滑而產生不規則的暗的分界線,呈波浪型或鋸齒形。
三、角膜內皮圖像定量分析
近年來新一代的角膜內皮鏡已配置有電腦,角膜內皮圖像檢查完畢後即可列印,內皮細胞數及內皮細胞面積等參數經過計算和處理,給診斷帶來極大方便。
角膜內皮細胞檢查時,包括細胞密度和細胞面積,還有六邊形細胞百分數及細胞面積變異係數(CV,即標準差/平均細胞面積)、各種形態細胞所占百分數等參數。正常人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隨年齡增加而相應下降,細胞平均面積增加,多形性細胞增多,六邊形細胞所占比例下降。
KONAN SP-8000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的有關參數見圖4-2。
一、正常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及密度
為一單層扁平細胞,呈六角形、緊密鑲嵌、大小均等、排列整齊,對維持角膜透明和相對脫水狀態有極為重要作用。正常人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每平方毫米內皮細胞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降低:1~10歲最高,20~50歲相對穩定,60歲後明顯下降。一般認為維持正常角膜內皮屏障功能所需最低臨界密度為700個/mm2。
二、角膜內皮細胞圖像定性分析
1.內皮細胞形態正常的內皮細胞呈六邊形,大小相等、均勻規則、邊界清晰,細胞邊界的交叉角為120°,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在60歲以後或某些眼病時,可見細胞形態發生變化,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細胞平均面積增大。
2.內皮細胞邊界正常角膜內皮細胞的邊界呈清晰的暗的直線,有時也可見幾個細胞出現雙邊,就是細胞邊界線內又出現一條平行於邊界的暗線,這可能是光學上的陰影現象,並無病理學意義。在正常狀態下,由於細胞呈六邊形鑲嵌排列,細胞之間的連接呈均一狀態,以三個相等的120°對頂角相連接,如果內皮細胞受損或發生移行,這個角度即發生改變。
3.暗結構及角膜後表面的形態在角膜內皮鏡檢查時,在相鄰細胞之間可以發現大小不等的暗結構(暗區)或亮結構,小的比一個細胞還小,大的可以成片。暗區表明該處的角膜內皮細胞已不出現,較大的暗結構,多發生在角膜內皮病變時如後彈力膜結節,少數原因不明。亮結構的臨床意義不太清楚,有可能為內皮細胞核的反光。
4.角膜內皮後表面這是內皮細胞與前房水相接觸的分界線,呈一暗色的帶行,內皮細胞表面光滑,鏡下呈直線形。當內皮細胞受損時,其表面失去光滑而產生不規則的暗的分界線,呈波浪型或鋸齒形。
三、角膜內皮圖像定量分析
近年來新一代的角膜內皮鏡已配置有電腦,角膜內皮圖像檢查完畢後即可列印,內皮細胞數及內皮細胞面積等參數經過計算和處理,給診斷帶來極大方便。
角膜內皮細胞檢查時,包括細胞密度和細胞面積,還有六邊形細胞百分數及細胞面積變異係數(CV,即標準差/平均細胞面積)、各種形態細胞所占百分數等參數。正常人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隨年齡增加而相應下降,細胞平均面積增加,多形性細胞增多,六邊形細胞所占比例下降。
KONAN SP-8000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的有關參數見圖4-2。
圖4-2 上層圖像:表示各種形狀的細胞所占百分比;下層圖像:表示各種大小面積(以100m2為單位)的細胞所占百分比。
其中:
CD(cell density):表示細胞密度(以細胞數/mm2為單位)
一般CD正常值為2899±410.16個/mm2。隨著年齡的增大,CD逐漸減少,其關係可見表4-1。
表4-1 年齡與CD的關係
年齡 31-40 41-50 51-60 61-80 80以上
CD 值 3000 2800 2600 2400-2500 2100-2400
SD(standard deviation):表示細胞面積標準差,理想值140以下。
CV(co-effient of variation):表示細胞面積變異係數,理想值30以下。
6A(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 of the cells marked):表示六邊形細胞的百分數,理想值50%以上。
AVE:表示平均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MAX:表示最大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MIN:表示最小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NUM:表示檢查的細胞數目
四、臨床應用
(一)眼病
1.圓錐角膜其臨床特徵是角膜中央逐漸變陡,角膜前突呈圓錐狀。其內皮變化主要為:?角膜內皮細胞呈多形化,有較小內皮細胞出現;?多數細胞呈方向性增大,其長軸向著圓錐頂部;?在急性圓錐病例,角膜中央局限性水腫及層間積液,局部有大的內皮細胞出現,為正常的7∼10倍,被認為是內皮和後彈性膜破裂後修復的痕跡。
2.青光眼持續性高眼壓可導致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其表現為:總的內皮細胞數量降低,內皮細胞密度不同程度下降,細胞形態為多形性,可見大小不等的暗區。
3.眼內炎症由於眼內炎症的滲出物、炎性細胞不斷刺激角膜內皮細胞,持續作用使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減少,內皮細胞壞死脫落後形成暗區。在急性炎症時,單核細胞能進入內皮細胞或內皮細胞和彈性膜之間,加劇了內皮細胞損害。臨床發現眼內許多炎症都可引起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害,尤其是前部色素膜炎,病程越長,損害程度越嚴重。
(二)角膜接觸鏡
長期戴角膜接觸鏡,可引起角膜慢性缺氧和代謝改變如乳酸增多等毒性物質堆集,造成角膜內皮細胞損傷。角膜內皮鏡發現:角膜內皮細胞大小改變或六角形細胞數目減少。因此,角膜內皮細胞的隨訪對安全配戴角膜接觸鏡是有臨床意義的。
(三)眼部手術
在內眼手術時,由於房水成分的改變,器械進出前房,以及手術對角膜的牽拉變形,均可或多或少地引起角膜內皮損傷,輕者僅為角膜暫時水腫,線狀渾濁,嚴重者可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最終發生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完全混濁。
1.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的改進,人工晶體植入的普遍應用,對手術者的技巧和手術前的檢查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形態、六角形細胞數目和變異係數等,要求更加嚴格,以防術後出現角膜內皮的損傷,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所以,術前瞭解角膜內皮的功能狀態對提高手術安全性、篩選高危角膜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2.穿透性角膜移植術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為選擇優質的供體提供了依據。由於手術創傷,術後炎症反應、排斥反應或併發症,都使內皮細胞的部分喪失在所難免。一般成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內皮細胞的損失控制在15%~25%左右。所以,評估供體內皮細胞功能狀態對手術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意義。
3.青光眼手術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對估計術後癒合情況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研究表明,提高手術品質,減少術後淺前房和炎症反應的發生或縮短其存在的時間,可降低術後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失率。
4.眼內灌注液及部分藥物毒性作用手術中前房灌注液,其組成pH值和滲透壓應近似于房水,方能保持角膜內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滲透壓過高或過低,pH值在6.9~7.5以外的灌注液及成分單一的灌注液對內皮細胞都可造成損傷。故採用不同的眼內灌注液或前房用藥時,應注意對角膜內皮細胞功能的檢測。
其中:
CD(cell density):表示細胞密度(以細胞數/mm2為單位)
一般CD正常值為2899±410.16個/mm2。隨著年齡的增大,CD逐漸減少,其關係可見表4-1。
表4-1 年齡與CD的關係
年齡 31-40 41-50 51-60 61-80 80以上
CD 值 3000 2800 2600 2400-2500 2100-2400
SD(standard deviation):表示細胞面積標準差,理想值140以下。
CV(co-effient of variation):表示細胞面積變異係數,理想值30以下。
6A(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 of the cells marked):表示六邊形細胞的百分數,理想值50%以上。
AVE:表示平均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MAX:表示最大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MIN:表示最小細胞面積(以 m2為單位)
NUM:表示檢查的細胞數目
四、臨床應用
(一)眼病
1.圓錐角膜其臨床特徵是角膜中央逐漸變陡,角膜前突呈圓錐狀。其內皮變化主要為:?角膜內皮細胞呈多形化,有較小內皮細胞出現;?多數細胞呈方向性增大,其長軸向著圓錐頂部;?在急性圓錐病例,角膜中央局限性水腫及層間積液,局部有大的內皮細胞出現,為正常的7∼10倍,被認為是內皮和後彈性膜破裂後修復的痕跡。
2.青光眼持續性高眼壓可導致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其表現為:總的內皮細胞數量降低,內皮細胞密度不同程度下降,細胞形態為多形性,可見大小不等的暗區。
3.眼內炎症由於眼內炎症的滲出物、炎性細胞不斷刺激角膜內皮細胞,持續作用使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減少,內皮細胞壞死脫落後形成暗區。在急性炎症時,單核細胞能進入內皮細胞或內皮細胞和彈性膜之間,加劇了內皮細胞損害。臨床發現眼內許多炎症都可引起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害,尤其是前部色素膜炎,病程越長,損害程度越嚴重。
(二)角膜接觸鏡
長期戴角膜接觸鏡,可引起角膜慢性缺氧和代謝改變如乳酸增多等毒性物質堆集,造成角膜內皮細胞損傷。角膜內皮鏡發現:角膜內皮細胞大小改變或六角形細胞數目減少。因此,角膜內皮細胞的隨訪對安全配戴角膜接觸鏡是有臨床意義的。
(三)眼部手術
在內眼手術時,由於房水成分的改變,器械進出前房,以及手術對角膜的牽拉變形,均可或多或少地引起角膜內皮損傷,輕者僅為角膜暫時水腫,線狀渾濁,嚴重者可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最終發生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完全混濁。
1.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的改進,人工晶體植入的普遍應用,對手術者的技巧和手術前的檢查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形態、六角形細胞數目和變異係數等,要求更加嚴格,以防術後出現角膜內皮的損傷,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所以,術前瞭解角膜內皮的功能狀態對提高手術安全性、篩選高危角膜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2.穿透性角膜移植術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為選擇優質的供體提供了依據。由於手術創傷,術後炎症反應、排斥反應或併發症,都使內皮細胞的部分喪失在所難免。一般成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術,內皮細胞的損失控制在15%~25%左右。所以,評估供體內皮細胞功能狀態對手術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意義。
3.青光眼手術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對估計術後癒合情況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研究表明,提高手術品質,減少術後淺前房和炎症反應的發生或縮短其存在的時間,可降低術後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失率。
4.眼內灌注液及部分藥物毒性作用手術中前房灌注液,其組成pH值和滲透壓應近似于房水,方能保持角膜內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滲透壓過高或過低,pH值在6.9~7.5以外的灌注液及成分單一的灌注液對內皮細胞都可造成損傷。故採用不同的眼內灌注液或前房用藥時,應注意對角膜內皮細胞功能的檢測。
第四節注意事項
以KONAN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為例,其注意事項如下。
一、使用前注意事項:
1.本機的所有程式既可由滑鼠點擊螢幕來控制,又可用控制板來控制。
2.設備首次使用或較長一段時間未使用,可能需要重新設置日期和時間。
3.操作前,確認電源線、滑鼠、控制板以及任何外接設備都已正確連接。
4.列印前,確認印表機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
5.如果使用外部存放裝置,請確認該設備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
6.在左擊OTHER框前,外部存放裝置必須在圖形輸出狀態下。否則,螢幕上將沒有圖像且主機不會工作。此時請連接外部設備,打開並作好準備。然後在螢幕上將會有一穩定的圖像。
二、攝像時注意事項:
1.調整下頜架高度,使患者瞳孔出現在螢幕中央。
2.當眼瞼遮擋瞳孔時,不能進行攝像。讓患者在固視燈閃爍時睜大眼睛。
3.如病人上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
三、在自動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的處理
在正常操作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或得到的圖像範圍比較小時,請參照以下的步驟進行:
1、螢幕上沒有內皮細胞圖像
(1)如受檢眼在自動攝像過程中移動了,則攝像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保持眼睛不動。
(2)如在此過程中患者眨眼,攝像也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不要眨眼。重複操作幾次。
(3)如患者上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重測。
(4)該儀器採用霧化技術來進行眼球的跟蹤和對焦。如有光源(如,鎢燈)靠近儀器將導致儀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不要讓這些光源靠近儀器。
(5)如閃光燈或照明燈連接不好或損壞,也不能得到內皮細胞圖像。此時請檢查這兩個部分。
2、使用自動對焦模式不能得到圖像或所得到的圖像範圍太窄。
根據患者角膜情況,內皮細胞圖像範圍可能太窄,這是正常的。此時可使用手動照相模式獲得較寬的圖像。
(1)連續左擊▲(AUTO將變成M001),直到變為M045。然後左擊RECORD框或按控制板上的RECORD,以進行內皮細胞的攝像。
(2)如果內皮細胞圖像不在螢幕中央,左擊▲增加數目可右移圖像,左擊▼減少數目可左移圖像。然後按前面的步驟攝像。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得到那些有問題的角膜內皮細胞圖像。
(3)要退出手動模式進入自動模式,左擊中央的MXXX。
四、內皮細胞分析時注意事項
1.進內皮細胞分析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輸入的是細胞的中央,這一點很重。
2.在輸入過程中,請注意不要略去中間的細胞。
3.至少要數50個細胞。
4.最多輸入200個細胞。
一、使用前注意事項:
1.本機的所有程式既可由滑鼠點擊螢幕來控制,又可用控制板來控制。
2.設備首次使用或較長一段時間未使用,可能需要重新設置日期和時間。
3.操作前,確認電源線、滑鼠、控制板以及任何外接設備都已正確連接。
4.列印前,確認印表機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
5.如果使用外部存放裝置,請確認該設備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
6.在左擊OTHER框前,外部存放裝置必須在圖形輸出狀態下。否則,螢幕上將沒有圖像且主機不會工作。此時請連接外部設備,打開並作好準備。然後在螢幕上將會有一穩定的圖像。
二、攝像時注意事項:
1.調整下頜架高度,使患者瞳孔出現在螢幕中央。
2.當眼瞼遮擋瞳孔時,不能進行攝像。讓患者在固視燈閃爍時睜大眼睛。
3.如病人上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
三、在自動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的處理
在正常操作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或得到的圖像範圍比較小時,請參照以下的步驟進行:
1、螢幕上沒有內皮細胞圖像
(1)如受檢眼在自動攝像過程中移動了,則攝像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保持眼睛不動。
(2)如在此過程中患者眨眼,攝像也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不要眨眼。重複操作幾次。
(3)如患者上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重測。
(4)該儀器採用霧化技術來進行眼球的跟蹤和對焦。如有光源(如,鎢燈)靠近儀器將導致儀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不要讓這些光源靠近儀器。
(5)如閃光燈或照明燈連接不好或損壞,也不能得到內皮細胞圖像。此時請檢查這兩個部分。
2、使用自動對焦模式不能得到圖像或所得到的圖像範圍太窄。
根據患者角膜情況,內皮細胞圖像範圍可能太窄,這是正常的。此時可使用手動照相模式獲得較寬的圖像。
(1)連續左擊▲(AUTO將變成M001),直到變為M045。然後左擊RECORD框或按控制板上的RECORD,以進行內皮細胞的攝像。
(2)如果內皮細胞圖像不在螢幕中央,左擊▲增加數目可右移圖像,左擊▼減少數目可左移圖像。然後按前面的步驟攝像。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得到那些有問題的角膜內皮細胞圖像。
(3)要退出手動模式進入自動模式,左擊中央的MXXX。
四、內皮細胞分析時注意事項
1.進內皮細胞分析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輸入的是細胞的中央,這一點很重。
2.在輸入過程中,請注意不要略去中間的細胞。
3.至少要數50個細胞。
4.最多輸入200個細胞。
思考題
1.角膜內皮鏡的原理是什麼?
2.分析角膜內皮細胞,主要的參數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
3.臨床上哪些疾病需要角膜內皮鏡檢查?
2.分析角膜內皮細胞,主要的參數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
3.臨床上哪些疾病需要角膜內皮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