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5
第2章 眼科常見Q&A / PART4 常見疾病Q&A

 第2章 眼科常見Q&A / PART4 常見疾病Q&A

PART4 常見疾病Q&A

(文�劉淳熙醫師)

 

Q:為什麼有時候眼睛血絲超明顯?如何改善血絲的問題?
 
A:眼睛布滿血絲眼屎又非常明顯,可能就是患了俗稱的「紅眼症」,在眼科是最常見的問題。過去在環境衛生較落後的時代,紅眼症通常是因為病毒傳染造成的流行性結膜炎,感染途徑為接觸傳染,例如:游泳池的汙水、公共用品(如毛巾、電腦鍵盤等)。
流行性結膜炎通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症狀,包括大量分泌物,患者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同時感染的機率很大,門診時常常是全家大小一起就診。值得慶幸是,流行性結膜炎造成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並不大,經過一至兩個星期的治療通常就能獲得痊癒。
不過不是眼睛紅就是流行性結膜炎造成,因為造成眼睛充血的原因很多,如青光眼、角膜炎、鞏膜炎或其他眼睛炎症也會出現紅眼現象,因此建議如果還伴隨眼痛、視力減損的情形,務必請眼科醫師檢查,才能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
一般門診常遇到病患抱怨血絲明顯、充血、發紅或覺得眼白濁濁而來求診。   
許\多美眉常希望眼科醫師能給予一些美白眼藥水,使眼睛看起來黑白分明。其實眼白分為兩層結構,淺層為透明的結膜,深層為白色不透明的鞏膜。一般抱怨眼睛血絲明顯,通常是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造成的結膜表面刺激而形成的表淺的血管擴張。
過敏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症狀較嚴重時,需使用眼藥水來治療,但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的保養。生活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避免冷氣直吹眼睛、注意環境濕度、少食用辛辣油炸類食物、多攝取含維生素A的食物;此外,電腦族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才不會老像兔子般眼睛布滿血絲!
 
Q:為什麼有時候眼屎特別多?有時眼尾會有白白的分泌物?淚\腺真的會阻塞嗎?
 
A:因細菌或病毒造成的流行性結膜炎,或環境中刺激物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皆會產生分泌物,也就是所謂的眼屎,是造成眼屎多最常發生的原因。
急性結膜炎如果是較強細菌,如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除了紅眼睛外,還會併有大量膿液狀的分泌物。如果是在流行季節,如春夏交接時之「腺病毒」感染則是分泌水性分泌物,同時也可能併有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症狀,病程大多持續一至兩星期才會痊癒。
其他一些慢性過敏症,例如花粉熱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分泌物也會較多,且會伴隨眼睛癢熱,此時可用冷敷抑制不適感及使用抗過敏藥物,即可得到緩解。
此外,也有一些眼睛文明病常發生在都會區忙碌的上班族身上,例如隱形眼鏡族及常化濃密眼妝的美眉。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睛乾澀、容易疲倦、異物感、絲狀分泌物變多,有時眼尾會有白白泡沫狀的分泌物。
眼屎多也可能是因乾眼症或眼瞼炎造成,這兩種疾病互相影響。正常的淚\液層有外中內三層,外層為油脂層,中間為水液層,最內為黏液層。乾眼症為中間的水液層不足,發生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原因;現代社會常見的原因是電腦使用過度或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後發性乾眼症」,引發原因是淚\液層的外層即油脂層不穩定或眨眼次數降低,造成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適時讓眼睛休息、注意環境濕度再搭配藥物治療,才可事半功\倍!
另外,嬰幼兒眼屎過多也是讓很多父母煩惱的問題。嬰幼兒因本身免疫力較差,又常常會用手揉眼睛,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眼屎過多。也有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鼻黏膜腫脹而導致眼屎、眼淚\較多,這些情形皆可使用眼藥水得到改善。
有一種情況家長需要特別留意,即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通常是自出生時就有單眼流眼淚\及膿狀分泌物,治療上有其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可能要手術處理。建議嬰幼兒有此症狀時要及時找眼科醫師診治!
 
Q:白內障產生的原因跟年紀有關嗎?
 
A:白內障的產生的確與年紀有密切關係。據統計,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人口有一半的人出現白內障,七十五歲以上者更高達七成有白內障。白內障可說是銀髮族最容易面臨的視力問題。
所謂白內障,指的是眼球中的水晶體由清澈變為混濁,且逐漸硬化的過程。水晶體在眼睛的屈光系統中,如同照相機的鏡頭般可以調節光線,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一旦水晶體變混濁,光線無法完全穿透,視覺就會變模糊。
白內障的症狀不痛也不癢,但會感覺視力持續減退,重新配眼鏡也無法矯正,眼前景物彷彿隔了一層「毛玻璃」。白內障的治療方式,仍是以手術為一有效的方法。
由於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手術方式、儀器及材質的不斷改進,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高風險的手術,以目前普通使用的「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來說,傷口大約只有0.3公分,使用超音波乳化術將混濁水晶體震碎後再吸出,然後放入軟式人工水晶體即可。因傷口小,二至三天就可恢復正常生活。
至於開刀的時機,由於現在手術進步,只要視力減退到影響日常生活,即可考慮開刀治療,不需等到白內障熟了才開刀。
 
Q:高度近視一定會視網膜剝離嗎?該如何預防?
 
A: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居住空間較擁擠,加上升學壓力大,導致近視好發率節節上升,初發年齡也逐年下降。據研究發現,孩童越早得到近視,度數越不易控制,日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比率也越高。高度近視者因眼球擴大與拉長,眼球壁也隨之變薄、變脆弱,一旦眼球壁產生裂孔後,眼球內玻璃體中之膠狀液體會慢慢滲入視網膜下方,使得主管視覺最重要的神經性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層分開,也就產生了近視族最畏懼的「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一開始可能只有不明顯的前驅症狀,如閃光幻視或眼前產生一群浮動的黑點,接著就會產生進行性的視野缺損及明顯的視力減退,萬一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影響到黃斑部,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視力喪失。
視網膜剝離除了要保護眼球遭受碰撞,是無法使用藥物來預防的。但若能早期發現視網膜的裂孔或退化,即可在門診接受簡易的局部視網膜雷射光照,避免玻璃體進入裂孔。但若有明顯之視網膜剝離,便須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以「鞏膜扣壓術」為主,有時還需要合併「玻璃體切除術」或「氣體視網膜固定術」,術後復元時間也較長,同時一旦產生視網膜剝離,一般皆極有可能傷及視網膜原本之功\能而損害視力。建議高度近視者最好每半年接受詳細的視網膜檢查,一旦發現眼前有飄動的黑點、黑影或突現閃光,就須立刻安排散瞳之眼底檢查,及早找出病兆,及早治療。
高度近視族也有較高比率罹患黃斑部退化、青光眼、白內障之嚴重眼睛疾病,定期檢查眼睛健康狀況才是上策!
 
Q:老花眼可不可以治療?
 
A:現代社會由於近距離工作時間較多,許\多電腦族、上班族四十歲左右就覺得眼力大不如前,室內光線總是不足似的,報紙、雜誌越來越看不清楚。由於看不清楚,不知不覺中就反覆凝視,導致出現眼睛疲勞、充血、流眼淚\、頭痛等症狀。事實上,可能是已經罹患俗稱的「老花眼」了!
老花眼即是廣義「眼球調節能力減退」。眼睛調節能力主要是來自水晶體形狀改變而造成屈光度的變化,水晶體的屈光運作為看近時變厚,看遠時變薄,這是由於圍繞在水晶體的睫狀肌收縮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水晶體老化質地變厚,即便睫狀肌收縮水晶體也不會充分地增厚,因此看清楚東西的最近距離也隨之逐漸延伸,這就是老花眼的開始,老花眼的度數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加深。治療老花眼目前仍以配戴老花眼鏡為主。老花眼鏡又分為單焦、雙焦及多焦點眼鏡,必須依照自己的需要及習慣,同時也需要一段適應時間,才會配戴得舒服!
隨著近年屈光雷射手術的進步,老花眼的治療手術也在陸續發展,期望可免除戴老花眼鏡的不方便與不適。目前較常見有幾種手術方式:
一、傳導性角膜成形術(Conductive Keratoplasty):其治療原理是以放射波加熱角膜周圍組織,造成一圓形帶狀的組織的萎縮,使角膜中間相對突起,如同老花眼鏡般的凸透鏡,藉此老花眼看近物時就不必戴眼鏡。問題是,老花眼會隨著年紀而惡化,所以此種手術的效果只是暫時的,約維持一、兩年,且只適用於輕中度的老花眼。
二、鞏膜擴展手術:可分成兩類,前鞏膜切開術(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與鞏膜擴張帶(Scleral expansionband),皆是利用鞏膜擴張的方式帶動睫狀體向外擴張,以增加睫狀體的作用能力,老花眼的度數大約可減輕200度左右。
三、雷射屈光手術:運用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使不同區域的眼角膜有不同屈光度,形成多焦點眼角膜,目前可矯正的度數約100多度。
四、可變焦人工水晶體:目前有多焦點的新式人工水晶體,運用於同時有老花眼和白內障的患者。
 
Q:聽說眼睛也會中風,是真的嗎?
 
A:眼中風,臨床上正式的名稱為「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是眼科急症之一,大部分發生在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若中心視網膜動脈完全阻塞,九十分鐘後,會造成視網膜不可回復的傷害。根據統計,約有66%的病人,最終視力不到0.05,僅有16%的病人,視力可以恢復至0.5以上,視力恢復的程度與治療時間的快慢,以及最早視力降低的程度最有關係。因此眼中風的治療是屬於眼科的急診,目標是將中風的血栓打通。
眼中風典型的症狀,就是突發性、無痛性、單側視力急遽喪失,視網膜由於供應養分的血管阻塞造成廣泛性的水腫,而黃斑部視網膜因為較薄,使得其下的脈絡膜血管可以襯托出來,造成黃斑部顯現出特別的「櫻桃紅點」,醫師若懷疑眼中風,只要檢查眼底,就可以正確診斷。
治療的方式,在初期,就是想辦法將眼壓降低,試圖將血栓沖離,方法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以紙袋或塑膠袋罩住口鼻,以期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或以藥物降低眼壓等,另外以口服抗凝血或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加以治療,若發生的時間已超過治療的時機,還必須防止眼球因為缺氧所形成的不正常新生血管,進一步造成出血或青光眼,因此必須接受螢光眼底血管攝影檢查,若發現缺血情況嚴重,要以雷射治療防止新生血管的產生。
眼中風除了要治療眼睛之外,由於中風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由於頸動脈硬化所造成,二是由於視網膜動脈硬化所造成,三是因心臟瓣膜異常或心律不整所引起,這些全身性疾病都必須一併檢查及治療,才能預防更嚴重的中風再度發生。
還必須注意的是,視網膜動脈阻塞是腦中風的警訊,除了要治療眼睛外,引發中風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及高血脂症都必須一併檢查或治療。
 
Q:因為甲狀腺問題導致的凸眼症,可能因為甲狀腺得到有效控制而消除嗎?
 
A: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免疫性疾病,病患常會感覺心悸、怕熱、指尖顫抖、體重下降等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患除了身體會有影響之外,也會造成眼睛的病變。
眼睛的症狀一開始是眼睛紅、易流眼淚\、眼球脹痛、眼球凸出、眼皮後縮等,如果持續惡化,會有眼球運動不良而產生複視情形,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甚至眼眶的軟組織腫脹到壓迫視神經,而有喪失視力的危險。
甲狀腺凸眼症帶來的影響,最困擾人的還是外觀常予人怒目圓睜的兇狠感覺,同時更可能因為眼睛太凸而使角膜暴露,產生流淚\、畏光及角膜磨損問題。
甲狀腺凸眼症該如何治療?建議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將不正常的甲狀腺功\能治療到正常,大部分的病患會因甲狀腺功\能回復正常,凸眼的程度也會緩解。但是根據研究,眼球並不會因甲狀腺功\能正常而後縮回去,甚至有少數的人即使甲狀腺功\能已恢復正常,眼球仍然凸出。
甲狀腺凸眼症的治療可分為:
一、藥物治療:由於甲狀腺凸眼症是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組織腫脹,所以可先給予抗發炎藥物,使症狀得到緩解。
二、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是較新的療法,在美國的大規模醫學中心研究,低劑量的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眼眶發炎反應,是抗發炎藥物外的另一種非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如果甲狀腺凸眼症已造成嚴重暴露性角膜炎,或眼眶組織過於腫脹而壓迫到視神經,有影響視力之虞,即應考慮施行眼眶減壓術來改善凸眼情形。
 
Q:幼兒容易出現哪些眼睛疾病?
 
A:一般常見的幼兒眼部疾病有以下幾種:
一、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尚未發育完成,故易伴隨許\多疾病的產生,可能造成日後的斜視、弱視、屈光異常、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嚴重者更會因此導致失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依視網膜發展情形分為四期,輕微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第一、二期)會自動痊癒、發育成熟。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第三、四期)則應積極施以冷凝、雷射或手術治療。
二、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及新生兒眼炎
這兩種問題皆會造成流眼淚\、眼屎較多,可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治療。但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多在出生就有溢淚\、眼睛分泌物增加、擠壓鼻梁、有膿樣物的情形。大部分的鼻淚\管阻塞皆會在出生幾個月內自動緩解,若於接近一歲還是症狀明顯,宜儘速就醫施行淚\管通條術治療。
三、先天性眼瞼下垂
出生時即發現有明顯「大小眼」,孩童也會常有抬頭的奇怪姿勢。若下垂情形嚴重,兩歲以前要動手術,以免影響視覺發展。若下垂不是很嚴重,只須密切觀察視力發展情形。
四、斜視
即俗稱的「鬥雞眼或脫窗」,約有2%的幼兒有斜視現象,有些是與生俱來,然而大多數是不明原因造成。屈光不正亦是造成斜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遠視容易形成內斜視。斜視要找出原因並早期治療,以免變成弱視。有一種情形稱為「假性內斜視」,發生原因是內眼貲部皮膚過多將眼白遮住一部分,外觀看來兩眼球靠得很近很像內斜視,實際上並沒有斜視,大多年紀大一點就會改善,無需過度擔心。
五、弱視
造成弱視的原因:斜視、兩眼不等視(兩眼度數差250度以上)、高度屈光不正(高度近視、遠視、散光)、視覺剝奪引起之廢用性視力(如眼皮下垂、白內障)。幼兒常用視力較好的那眼,視力差的那眼不用,久之,就造成弱視。弱視若能及早發現(七歲以前),配眼鏡、遮蓋\治療或施以弱視訓練,皆能獲得良好效果;太晚發現,療效將大打折扣,而徒勞無功\。
六、屈光不正
因為近視、遠視、散光引起的視力模糊,看物體時,瞇著眼睛可以減少屈光度數而看得更清楚。如果發現家中孩童常瞇著眼睛看遠處物體,要及早檢查原因。若未能及早治療高度遠視、散光,有可能產生弱視。近視問題也必須定期檢查控制度數,避免惡化至高度近視。
 
Q:眼壓高就容易得青光眼嗎?眼壓太高會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狀?
 
A:常有病患因眼壓高而懷疑自己是不是得青光眼?所謂高眼壓是眼壓測量超過21毫米汞柱,這是因為臨床上所謂正常眼壓一般都是以20毫米汞柱為界線,20毫米汞柱的訂定是根據統計學資料,就像人的身高體重測量一般,是一人為訂定的「正常值」,所以眼壓高並不一定就代表得到青光眼!
青光眼以目前最新的醫學研究認為是一種視神經病變,臨床上發現患者的眼壓高以後,還需進一步評估視神經功\能及視野檢查後,才能確定是否得到青光眼。
由於角膜厚度也會影響眼壓的測量,天生角膜較厚的人測得的眼壓即會較實際情況為高,反之則較低。做過近視手術的患者因角膜經過鐳射切削後較薄,對做完近視手術族之眼壓測量,也不可照舊使用原先的21毫米汞柱做為正常與否的標準。
一般而言,眼壓高是造成青光眼視神經壓迫的危險因子,美國多家醫學中心之聯合研究(Multicenter Study)建議,只要眼壓超過30毫米汞柱,不管視神經或視野有無變化,應即予以藥物治療,也必須同時考慮其他青光眼危險因子,如家族史、糖尿病、高度近視患者,且須配合醫囑定期追蹤。
青光眼病患的症狀可以從輕微的不適、亮光周圍有光暈、嚴重到視力急速下降、眼球劇烈脹痛,合併頭痛、噁心、嘔吐等,此種急性症狀較常發生在急性之閉鎖性青光眼,而慢性青光眼病患卻常常沒有任何症狀,直到末期,發生嚴重視野缺損時才會有所警惕並求醫,建議具有危險因子者,如有家族史、高度近視者、糖尿病、高血壓或年過四十歲以上,即應定期眼睛檢查,以便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Q:糖尿病與高血壓會影響視力嗎?
 
A: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為糖尿病危害視力的幾個主要的原因。其中以視網膜病變最為可怕,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呢?它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糖造成視網膜血管壁的損害,可分為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分別的方式以是否發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為依據。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因新生血管結構不穩定有可能發生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而造成失明。另外,視網膜黃斑部水腫也是使糖尿病患視力減退的重要原因,也是因血管壁的損害而使通透度增加造成液體外滲而引起黃斑部水腫。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與患病時間愈長、血糖及血壓控制不良為主,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病五年,約20%的病患發生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十年後增為60%,二十年則約為90%,不可不慎。
預防勝於治療,長期穩定地控制血壓和血糖可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定期追蹤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於檢查時發現高危險性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明顯黃斑部水腫,可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以延緩新生血管的進展,降低視力惡化的風險。
高血壓控制不好可能會引起腦中風,不僅會影響大腦,對於視神經延伸出來的視網膜也會造成類似的神經傷害,導致眼中風。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表現為視網膜動脈功\能性狹窄、這是因為長期的高血壓造成血管壁壓力增加,管壁肌肉肥厚增生、纖維化,使得血管壁逐漸硬化,動靜脈交會處之靜脈因動脈硬化之擠壓而產生相對的靜脈血流阻塞。而視網膜小動脈之硬化程度也會逐漸加重。更甚者,視網膜小動脈會出現局部的管徑收縮而形成生理性的動脈血流阻塞。
血流阻塞之後就有可能出現微血管壁受損,視網膜出血,而造成缺血使得視網膜顏色呈現死灰,甚至黃斑部水腫,以及視神經水腫等現象,嚴重影響視力。所以高血壓性動脈硬化和視網膜病變,亦為反映高血壓嚴重程度和高血壓患病時間的重要指標。
最好的治療方法還是控制血壓,例如衛生教育、控制體重、限制鹽分攝取量、運動、放鬆情緒以及調整生活方式,再配合藥物治療,以達到有效控制血壓。若出現視力模糊之症狀時,極可能已經發生視網膜嚴重病變,必須及早找眼科醫師檢查,必要時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
 
Q:有時會覺得眼前有小黑點飛來飛去,這是得了飛蚊症嗎?還有什麼其他症狀是飛蚊症的前兆呢?
 
A:很多人常會覺得眼前突然冒出許\多黑點、黑影,就像小蚊子漫天飛舞一樣,同時還會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尤其在明亮的背景下更為明顯,甚至眼前會出現閃光,而擔心自己是不是視網膜剝離,但大部分人經過散瞳詳細檢查後,發現為玻璃體退化而鬆了一口氣!
飛蚊症基本上是一個敘述症狀的通稱,絕大部分是良性玻璃體混濁造成。正常的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近視度數高,會加速其液化情形,使得少數玻璃體纖維脫離原先的位置,漂浮在玻璃體腔內,光線透過這些纖維而投射到視網膜上形成漂浮不定的影像,此乃正常良性的變化,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建議長期觀察追蹤。
還是有少數惡性的飛蚊症是疾病的前兆,如視網膜裂孔、剝離或玻璃體出血等,所以還是要時時自我檢測,如果飛蚊的形狀與數目未明顯改變,僅在向上看光亮處或眼睛疲勞時出現,就不必過於憂心;若呈現大量或片狀、短時間內黑影不斷增加或出現陣陣閃光,表示玻璃體異常混濁纖維化,並持續牽扯視網膜,就必須找眼科醫師做詳細的散瞳檢查。
提醒高度近視、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施行過眼科手術者的高度危險群,發現飛蚊在眼前飛舞時,還是小心謹慎面對,應立刻做眼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