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7
自由時報/透明手術室.開刀過程全都露

愈來愈多開業醫師以公開的手術或現場直播方式,讓民眾清楚手術過程,凸顯醫師自信,但也引來侵犯隱私批評。

【記者吳佩蓉/專題報導】

如果做蛋糕、麵包可以隔著玻璃窗讓民眾觀看製作過程,動手術可以嗎?國內愈來愈多眼科開業醫師以「透明」手術室或手術現場直播方式,凸顯醫師自信,並強調可讓民眾清楚手術過程。

眼科醫師公開手術過程在國內並不罕見,也有人因而聲名大噪,儼然成為眼科醫師另類「開業術」。

臺灣成年人近視率超過八成,自費近視手術市場前景看好,也成為不少眼科開業醫的生財工具;為搶占市場,除了強打價格、儀器外,有眼科診所以手術過程全程公開、手術現場直播等方式,強調手術公開、透明化,不但民眾安心,也顯示醫師對自身的技術充滿信心,不怕人看,不必關門動刀。這種公開作法,確實讓不少病患感到安心,不但北部多家連鎖眼科生意大好,就連中南部診所也開始以此為宣傳,希望吸引病患上門。

事實上,公開手術過程的手法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加拿大亞伯達省的金伯眼科中心(Gimbel eyes center)就是以此打響知名度。呂大文指出,這名醫師15年前應美國眼科醫學會邀請,只見醫師一面開刀,一面以麥克風介紹手術過程,一心二用示範手術,讓觀摩的美國醫師也服氣;而金伯醫師一炮而紅,吸引世界各地的有錢人前往當地接受手術,國內也有財團大老板遠赴加拿大找他開刀。

呂大文表示,眼科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不會有血淋淋的畫面,相較於其他外科手術,更適合現場直播,而金伯醫師的直播手術秀後來被歐洲醫學界仿效,到歐洲開醫學會時,也常有現場直播手術;不過,他也曾見現場出糗的「直播秀」,螢幕上只見操刀醫師手忙腳亂處理善後,主持醫師也只好尷尬地說:「連線暫告一段落,請XX醫師繼續努力!」草草結束。

一名眼科醫師也表示,公開手術過程有利有弊,對病患而言,能事先觀看手術,除了可建立對醫師的信心,對手術過程及步驟也有一定的了解;不過,有些病患就是因為對手術過程太清楚,躺上手術台反而更容易緊張,他強調,為何少有眼科醫師做近視手術,就是因為醫師對近視手術過程太了解,反而成為「最不合作的病人」,甚至可能因而增加手術的難度。

眼科醫師以「透明」手術自詡,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卻認為這是「畸形」開業手法。她指出,手術過程的「透明」在於醫師和當事人對手術過程充分溝通,張苙雲表示,醫師不願花時間一一對受術病患解說施術過程,反而讓病患觀看他人手術過程,叫病患自己「看著辦」,不但不尊重隱私,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她強調,病人觀看不等於解說,看再多遍都無法取代醫師親自的說明和溝通,尤其疾病屬患者的隱私的一部分,就算是為教學用,醫師也應保護受術者,針對五官做特殊處理,達到無法辨視的程度,將受術者一一公開給大眾看更是不應該,民眾應有此自覺,不宜助長此種風氣。

對於手術全公開的作法,衛生署醫政處處長薛瑞元認為,應尊重病患的選擇,若醫師手術全程公開,必須事先告知病患並經過病患同意,以免侵犯患者隱私權;他指出,除非病患同意,醫師將手術公開給不相干的人觀看較不妥當,畢竟不少民眾就醫、手術頂多只想給家屬看,並不希望別人知道。

候診、手術室 只隔一道透明玻璃
眼科醫師:病患、家屬安心 醫護也更小心

儘管有人病疑近視手術公開化是噱頭十足的開業術,不過,在眼科醫師張朝凱的診所中,手術室就是只以一道透明玻璃相隔,他認為,如此可讓患者家屬、候診者對手術過程一覽無遺,不但患者安心,眾目睽睽下,醫護人員也會更加小心,有何不可?

他指著透明手術室,若非手術過程有足夠的自信非品質管制,誰敢公開手術過程供眾人觀看?他表示,所有受術者從初診表格、問卷調查及術前檢查、衛教等,都採取標準作業流程(sop),每個進診所想接受手術者,會拿到一袋資料袋,其中包括一本介紹眼科疾病及雷射近視手術的專書、一本雷射手術注意事項的衛教手冊,供病患閱讀。

除了書面資料,加上護理人員的解說,這些前置作業讓醫師只需負擔初診病人的評估及患者手術前的眼部確認檢查及執行手術,他說,自己最高記綠曾連續安排5名患者「轉台」,每月高達300例的近視手術,每例手術3萬多元,以此創造出驚人的業務量。

如同生產線上一貫作業,周一至周六下午3點至晚上9點,透明手術室中,一個接一個患者躺上雷射手術椅,張朝凱身邊3~4位護士,有人負責點藥,有人負責報出患者近視度數、雷射劑量及角膜切割範圍,還有人監測儀器,張朝凱則專責執行手術;他強調,除了應少數患者要求隱私權,不希望眾人觀看手術過程會拉上窗簾外,大部分患者手術都公開在眾人眼前,他坦承手術公開壓力備增,醫護必須特別小心,但如此作法不但讓患者安心,也有助於後面的受術者了解手術進行流程,他認為利多於弊。

被指公開手術是眼科醫師的開業術,張朝凱毫不避諱,他甚至打算將這一套醫管流程經驗帶到大陸,拓展大陸近視市場;這種將醫療流程商業化發揮到極致的作法雖爭議性大、難獲得醫學中心的認同,不過,從現場川流不息的人潮看來,這種平價、有效率的醫療方式似乎頗符合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