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3
第一章 眼科相關基礎知識 - 二、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

第一章 眼科相關基礎知識 / 第一節 眼球的解剖、角膜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李瑩) 二、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

二、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

(一) 角膜解剖
角膜(cornea)是眼球壁最外層纖維膜的前1卅6部分,具有透明、無血管和感覺神經豐富的特點。其前凸,表面光滑,質地堅韌並有彈性。表面有一層淚膜保護。

角膜前面略呈橫橢圓型。成人角膜橫徑11.5∼12mm,垂直徑10.5∼11mm。直徑小於10mm或大於13mm者為異常。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最薄,平均為0.5∼0.57mm,周邊為1mm。中央瞳孔區附近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域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而中央區以外的中間區和邊緣部角膜較為扁平,各點曲率半徑也不相同。角膜形態發生改變可出現扁平角膜(corneaplana),角膜曲率異常則有圓錐角膜(keratoconus),是屈光性角膜手術中需十分注意的情況。角膜前、後表面曲率半徑分別為7.7mm、6.8mm。屈光力前面為+48.83D,後面為-5.88D,總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屈光指數1.376。

角膜的感覺神經十分豐富,主要由三叉神經的眼支經睫狀神經達到角膜。神經呈叢狀分佈於角膜各層,位於前彈力層下的淺層神經叢發出垂直小支穿過前彈力層,在基底細胞的基底膜附近失去雪旺鞘進入上皮層,並分成細纖維而分佈於角膜上皮細胞之間,所以角膜為全身最敏感的組織之一。角膜的痛觸覺在角膜中央最為敏感,並受年齡、藥物、眼內壓和疾病等影響。

角膜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主要來自角膜緣血管網、房水及淚液。代謝所需的氧約80%來自空氣,15%來自角膜緣血管網,5%來自房水。

(二) 角膜組織學結構
在組織學上角膜由外向內分為五層: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Bowman膜)、基質層、後彈力層(Descemet膜)和內皮細胞層(圖1-1)。

1.  上皮細胞層(epithelial layer) 是球結膜上皮的延續,為複層上皮,由5∼6層有核上皮細胞組成。總厚度平均為50μm,占整個角膜厚度的10%。上皮薄厚均勻,是全身最均勻的上皮.有利於形成光滑的前界面。上皮細胞層再生能力強,損傷後再生較快,通常損傷及PRK術後於48∼72小時內癒合,不遺留瘢痕。此層從前向後又分為三層:表層、中層、深層。 

表層
由多角形的表層細胞(superficial cells)構成,2∼3層。前面為角膜前淚膜。表層上皮經常脫落,細胞不角化。因角膜表面是眼的主要反射介面,所以當角膜表層水腫時,光線發生散射而影響視力。

中層
為多角形翼狀細胞層(wing cells),在中央區有2∼3層,周邊部4∼5層。細胞核長橢圓形,核質緻密。翼狀細胞層與表層細胞間主要為橋粒(desmosomes)連接和粘連斑(maculae occludentes)。

深層
為基底細胞層(basal cells),僅為一層柱狀細胞層。細胞大小均勻,細胞底部緊接前彈力層,頂部與翼狀細胞連接。高18μm,寬10μm。基底細胞底部的細胞膜厚約8nm,其內側有一層基底膜,是上皮細胞的產物,厚60∼65nm,兩者間以半橋粒(half-desmosomes)結構相連接,基底膜與後面的前彈力層混合一起,界限往往不清。

2.    前彈力層(lamina elastic anterior) 又稱Bowman膜,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的一層均質透明膜,厚8∼14μm,無細胞成分,至角膜周邊部。前面與上皮細胞層界限清楚,而與後面的角膜基質界限不明顯。此層抵抗力弱,易被損傷,無再生能力。PRK術後此層缺失,LASIK術後可保留完整的前彈力層。

3.    基質層(stroma) 占角膜厚度的90%,厚約500μm。由200多層與角膜表面平行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基質的主要成分為I、IV 型膠原。纖維薄板排列規整,各層互相成一定角度重疊,其間有固定的和游走的角膜基質細胞,並含有豐富的透明質酸和一定的粘多糖。此層損傷後不能再生,以瘢痕組織所代替。

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後可出現一系列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激活的基質細胞增生、移行,細胞外基質合成,膠原纖維不連續的排列以及上皮下的以Ⅶ型膠原為主的新膠原合成。

4.    後彈力層(lamina elastic posterior) 又稱Descemet膜,位於角膜基質層與內皮細胞層之間。成人厚為10∼12μm。它與角膜基質層界限清楚,是由內皮細胞分泌產生的一層較堅硬透明的均質膜,富有彈性,抵抗力較強,損傷後可以再生。

5.    內皮細胞層(endothelium layer) 為單層六角形扁平細胞構成,具有角膜房水屏障的功能,正常情況下,房水不能透過此層滲入到角膜組織中。整個角膜內皮細胞總數約為50萬個,細胞厚5μm,寬18∼20μm。橢圓形細胞核位於細胞中央,直徑約7μm。細胞平均密度2570個卅mm2,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

在嬰幼兒,內皮細胞進行有絲分裂,但成人以後內皮細胞損傷則不能再生,缺失的細胞只有依靠鄰近細胞擴張和移行寒填補缺損區。若角膜內皮細胞失去代償功能,則角膜可發生水腫和大泡性角膜病變。

角膜除上述五層結構外,表面還有一層淚膜.含有一定比例的粘蛋白、水分和脂質,具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平滑及光學特性的作用。

(三) 活體共聚焦顯微鏡下角膜結構特點
活體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focusing CMTF)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進行活體共聚焦顯微檢查技術。通過連續共焦掃描及焦點分析,得到精確的、可重複的、深徑度及時實的四維顯示。在不同光強度下分析角膜不同亞層。開始於上皮前層,終止於內皮後層,形成相應可觀察的高清晰度成像。這種無創傷技術,使對活體角膜的觀察成為可能。可直接觀測活體角膜各層細胞形態結構。

1. 正常角膜細胞形態結構 作者對85人(167隻眼)正常角膜進行了檢查。男33人,女52人;平均年齡27.3歲(17∼65歲)。角膜各層結構見表1-1所示。

 正常角膜CMTF特點

上皮細胞層分為表層的上皮層和內層的基底層。上皮細胞較大,呈不規則圓形、橢圓形,核圓亮,直徑2∼4μm;基底細胞小,均勻,多角形。胞質極暗,核不明顯。

基質層分為前、後基質層,細胞核明顯,排列整齊,胞質暗,核間為黑色背景。前基質核顯不規則長角形,數量多於後基質,後基質細胞核呈橢圓形、長橢圓形及長棒槌形

內皮層細胞高反光,均勻規則、六邊形,核不明顯,細胞連接處暗。正常細胞密度為2570個卅mm2左右

一般情況下前後彈力層不顯示。前彈力層只見神經纖維叢

2. 角膜厚度 通過Z-Scan可測量角膜厚度,正常人角膜全層、基質及上皮厚度分別為:543.0±67.9μm(508.4∼681.2μm),317.0±114. 8μm(270.2∼432.6μm),71.0±6.7μm(63∼81μm)。

(四) 角膜生理生化

1.  角膜的生理功能 
角膜的生理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保護眼球,與鞏膜一起構成眼球壁最外層,共同保護眼球。同時其神經末梢豐富,有敏銳的感覺功能,與眼的保護有密切關係。

具有很強的屈光能力,是屈光間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提供70%的屈光力。

透入光線功能,角膜本身透明,無色,沒有血管,因此光線通過角膜可投入眼內。

2. 角膜的化學成分包括:

水 角膜組織水的含量十分穩定,在72%∼82%之間,它保證了正常角膜的透明性和厚度,角膜厚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