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長輩視力問題 身體心理家庭因素兼顧 找回高齡樂活
【本報訊】要當心!家中長輩的視力可能影響身心健康!61歲的韓媽媽兩年前罹患白內障,因種種原因未進行手術改善,這樣的狀況卻大大的影響了日常生活。平日在家幫忙照顧孫子,小孩子近期卻和媽媽抱怨阿嬤變得好奇怪、笨笨的,戴著眼鏡唸故事書時常發呆,煮的飯菜都有螞蟻、蟲子,越來越不吃阿嬤煮的飯菜,且覺得害怕,女兒擔心媽媽可能生病,多方溝通之下發現因為白內障影響視力,不僅孫子帶不好,想看電視、看書都會覺得看不清楚,找不到生活的存在影響心情,家人擔心演變成老年憂鬱症,極力說服媽媽做白內障手置換水晶體。台灣白內障暨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醫師,建議韓媽媽選用進階多焦點水晶體,不僅擁有看遠、看近視力,連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60公分中距離,視力都清晰可見,將術後生活影響降到最低。
張朝凱醫師表示,內政部2017年9月公布「105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0歲,而白內障發生的平均年齡為55歲,且逐年下降,試想若眼前世界模糊一片卻要這樣生活20多年,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國民健康署曾對老人視力功能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約兩成多的老人自述視力差,其中老花眼占最大宗,近4成會出現憂鬱狀況,顯示看著清楚、看的舒服是多麼的重要。導致老年憂鬱的成因很多,包括身體、心理、社會家庭……等等,而憂鬱症狀大多為,精神不佳、情緒起伏大、時常發呆、對生活感到不安和對自己沒有自信。
年長者常見的五大視力問題,比例最高為老花68.8%,其次則是白內障41.7%、散光6.6%、近視5.5%及青光眼4.1%,但長輩常忽略視力問題,認為只是看不清楚不需要就醫,但視力問題越拖延,影響生活的層級越高,嚴重甚至導致憂鬱。張朝凱醫師表示,這些視力問題比例雖然很高,但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還不至於非常嚴重,甚至有可能痊癒。因此,張醫師建議,若家中長輩出現視力問題,需說服長輩及早就醫,可有充裕的時間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
張朝凱醫師這次幫個案採用的進階多焦點水晶體,使用光動科技(ENLIGHTEN)的專利繞射,除了可有遠近視力,更加強一般民眾最舒適、觸手可及的40-60公分中距離視力 (用電腦、做家事等用眼距離)。術後民眾無論是針線活、煮飯、開車也不需使用眼鏡輔助視力,張朝凱醫師表示,執行白內障手術這麼多年,除了常見白內障患者求診時心情鬱悶,也不乏患者表示,希望可以有更舒適的用眼距離,今年廠商推出的進階多焦點水晶體,提供了白內障患者多了一項新選擇,但這樣的產品,仍須透過事前的精密檢查及醫師評估,才能達到最佳的視力改成果。
半年前做白內障手術的韓媽媽談到,在手術前的視力,分別是遠距離視力0.3、中距離J9、近距離J11,現在術後視力進步相當多,雙眼可達0.9的視力、中距離J5、近距離J3,張朝凱醫師建議使用的進階多焦水晶體,像看手機、煮飯、做家事等最常使用的距離一個手臂距離,不用拿得很近也不用刻意拿很遠才看得到,需不要為了看清楚而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有了清晰的視力,生活變得很輕鬆很舒服。現在照顧孫子也變得方便,唸故事時字看得清楚,洗菜的時候也洗得乾淨很多,找回了自我價值,心情也越顯開朗愉悅。